85后的青春,85后做主。毕业了,“房奴”与否,成了一个令人挠头的问题。
85后按揭买房 量力为之
70、80后都是婴儿潮的一代人,但当前多数70后和80初都已事业有成,相继进入改善型置业阶段,就算是首次置业,在购买能力上也已具备较大优势;而90后虽已有小部分加入购房大军,但毕竟尚未成年。因此,当前的85后,成为年轻人中真正的“夹心层”,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预期,不少刚毕业的85后也不得不去关注楼市了。
笔者认为,在持续膨胀的自住和投资需求的共同作用下,一线城市的房价将在短期内继续处于高位,但近期新政密集出台,2010年楼市将向着“有保有压”的政策调控初衷发展。至于什么时候会降,历史告诉我们,不能单纯依赖政策调整。根本上来说,只能看未来的实际供应。中国房产市场和城镇化进程都处于初级阶段,所以供应量要达到满足需求地步,尚有很长很艰辛的路要走。
85后是习惯信用消费的一代,没有吃过大萧条的苦,同时又是风华正茂、意气风发,积极冒进的一类人群。85后按揭购房,一定要量力而行,毕业后,不要匆匆决定加入房奴大军,给自己两三年的缓冲也是不错的选择,认清自己,也认清现实,同时给自己更多的理财选择机会和可能的个人成长机会。
85后按揭买房之“三不要”
85后的父辈一代大多都有很好的储蓄习惯,攒到孩子20多岁,很多家庭拿出10万元绰绰有余。其实这本该就够了,10万元作为首付款,可以购置一套售价50万的房子,而50万元现在也只能在北京远郊买个小户型了,还很有可能是个“大期房”(也就是那种两年后入住的房子)。向银行借40万元,办理20年的按揭,按2009年最优惠的利率计算,月供也要2457.2元。
85后在按揭购房之前,除了看到上涨的房价外,更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各种支出、未来收入预期,以及对这种房奴生活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。
不要盲目陷入“置业保值”的怪圈
王刚,85后男孩,毕业后留京工作,他的“置业保值”理论如下:北京的自住需求,尤其是刚性需求所占比重很大,只是被投资、投机需求催升的高房价挤压了。这种优胜劣汰的大都市,房价也必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整体人口质量的提高而上涨。200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一条再次把“农村城市化”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,今后外地人来京购房的势头只会越来越强。因此要不惜一切代价实现“置业保值”的梦想。
当前多数理财人群也都相信置业保值的说法。普遍认为,通胀+良好的收入预期+未来另一半的共同承担,很多年后,这2000多元的月供,就是小case了。但寄希望于明天仅仅是一种美好的向往。不管自己对明天的把控能力有多强,也不要把实实在在的债务建筑于虚拟之上。
有种比较理想的情况是:小两口有相对较高的固定收入,或者双方父母愿意支持,那样经济压力会分散很多,笔者比较赞成这种情况下买房。
对于独自负担债务的单身来讲,按照月供2457.2元来计算,笔者建议从决定购房的那一刻起,就必须保障自己月收入至少在4000元以上,否则保持生活质量会非常难。还要承认,储蓄是无法从剩下的1500元钱里省出来的,也就是说,买房以后已经没有能力去持有基金、股票和商业保险等其他理财工具,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,尤其是一个男孩,是极其不妥的。
不要过分迷信“房奴激励”的说法
张斌,85后男孩,初入职场,却也有着一套非常成熟的“房荒”理论:截至2009年12月31日,北京市的可售商品住宅(指取得预售资格,即预售许可证,但未销售的所有期房和现房,又分为两类:一类是开盘而未签约的房源,另一类是开发商由于种种原因未开盘的房源)总量为91240套,看上去并不荒,但截至2008年12月31日时,这个数值是148236套,去存量化速度快过预期,相对来说可是真的荒了。再不买可就真没机会了,再说房奴生活可以激励自己不断奋斗拼搏。
查看更多资讯>>延伸阅读
欢迎投稿: 如果您对房地产行业有自己的见解,或您在买房、看房过程中有什么心得体会,又或您在贷款、收房、装修中有什么经验想和广大网友分享,欢迎您给我们投稿。稿件一经采用我们会有精美小礼物相赠,以表谢意。来稿请发至邮箱:pdshouse@163.com 另请在稿件中注明您的姓名和联系电话,以方便我们和您取得联系。